昔日的西服品牌代表杉杉股份已经决意剥离服装业务。日前,杉杉股份公告称,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杉杉品牌运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杉杉品牌”)以H股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的计划有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已经获得证监会批复。这意味着杉杉在从服装向新能源造车领域的转型更近了一步,但新能源造车未来的前景,在业内看来对于以服装业务起家的杉杉股份来说仍存在很大的未知数。
近几年,杉杉股份的服装品牌业务表现虽然还算稳定,但是多品牌业务却因为战略调整的影响导致业绩持续下滑。到了2013年,杉杉服装业务亏损552.91万元;2014年,将亏损的针织品业务转让出去后,杉杉仍未换来服装业绩的提升,当年杉杉品牌净利润下滑3.4%,同时多品牌亏损较上年扩大至4505万元,以致整个服装板块去年亏损417万元;2015年,杉杉股份的服装业务终于实现了净利润扭亏,但1762万元的收益主要来自关闭及转让一些运营低效或无效的公司。
至于独立上市之后服装业务将如何发展,杉杉股份在今年的半年报中指出,将“对公司旗下杉杉品牌服装业务、 其他品牌服装业务进行资产重整”,目前,杉杉品牌公司已完成资产重整,重整后的服装业务主要包括杉杉服装品牌业务及其他品牌业务(LUBIAM和MARCO AZZALI)。但目前,新定位的杉杉品牌在全国只有63家门店。
同时,杉杉的新能源造车项目在业内看来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今年4月,杉杉股份宣布,下属子公司宁波杉杉电动汽车已经获得了国家专用车生产资质。目前,杉杉已在15个城市布局,完成充电桩3000个,运营新能源车600辆等。但实现专用车的制造距离杉杉股份“整车制造”的目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从新能源汽车专用车走向电动汽车(乘用车)的生产,在业内看来并不容易。
今年8月,杉杉股份试图收购智利上市公司Pampa Calichera股份,以获得全球锂业巨头SQM的股权(Pampa的主要资产为其所持有的SQM约23.02%的股权),但该次交易在今年8月宣布失败。这对杉杉股份的转型路径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也被业内认为是杉杉股份试图降低成本尝试的阶段性失败。
在业内看来,虽然新能源汽车是当下热点,但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前景并不明朗。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杉杉的新能源造车业务仍将面临诸多考验。去年5月,杉杉股份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34.56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但是和专业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相比,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技术层面,杉杉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资金投入的角度,举例而言,去年,比亚迪定增了150亿元,用于新能源车和锂电池项目建设。
对于杉杉造车的风险,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新能源专用车生产的门槛相对较低,相比于乘用车吸引了很多规模较小的锂电池制造企业加入,希望能借此实现产业链向下游的延伸。但是从规模和技术水平上,相比于专业的汽车制造企业,杉杉股份这样的外来者还存在一定的行业壁垒。